close

 

多年前和克拉克去過一次神樂坂,那時候是為了【拝啓、父上様】這部日劇來找尋一平的足跡。這次又來到神樂坂,為的是阿波踊り而來的。

 
知道
阿波踊り是因為看了松嶋菜々子大沢たかお演的眉山。眉山的故事舞台是發生在徳島,而徳島最有名的祭典舞蹈正是阿波踊り在劇情的最後,他們一起去看了阿波踊り,場面熱鬧非凡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沒辦法遠至德島看阿波踊り,但在東京也有不少阿波踊り的祭典,其中最具規模也最有名氣的是在高円寺,我這次去的神楽坂雖然不是那麼有名,但因為我喜歡這個地方,所以就來了。


神楽坂既然有坂這個字,想必有斜坡,如果台灣現在還是日本統治的話,淡水應該所有的街道都要改叫XX坂了。神楽坂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以前在祭祀的時候,神轎經過都會演奏音樂,所以稱為神樂,光聽名字就覺得這是個很熱鬧的地方,以前這裡可是花街,那當然熱鬧了。因為祭典的關係,和我上次來時那種悠哉的氣氛完全不一樣,變的熱鬧多了。上次來這邊的時候,街上是一種庶民生活的氣氛,這次卻是充滿著活力,店家們在門口擺好了攤子使勁的叫賣,準備晚上來大賺一筆,。

 路邊準備著賣的東西 


日本人都這樣佔位子  

沿著斜坡,路邊都是日本人舖著野餐巾用膠帶固定住佔位子,卻很多都沒看到人影,在台灣的話應該會被幹譙吧?我因為早到了,就先到處閒晃,從坂頭走到坂尾,一個人一下子就走完了。回到毘沙門天善国寺(【拝啓、父上様】中一平去接時夫的地方),跟上次來到這邊一樣又從對面的巷子鑽進去。進了巷子沒走幾步,忽然間被路邊的人攔了下來,前方五十公尺有台攝影機正在拍攝,原來是遇到節目出外景,於是我就停住腳步站在那邊等。結果不對,主持人和攝影機居然往我這個方向過來,我轉頭一看其他工作人員都找好地方躲起來了,啊也不跟我說一聲,害我急急忙忙退到一邊以免入鏡,要知道我本人是很低調的,希望攝影大哥技術好一點,不要把我退開的蠢樣也拍進去。

我搞不好不小心入鏡了... 

 走在神楽坂的小巷子中,踩在石板小路上,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總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迷路了。在狹小的巷道裡,有許多日式料理店,但這些店看起來比我還要低調,神秘的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店還是民家。就算知道他是店家,那個優雅精緻的氣氛看起來就是進去出來後錢包空空的樣子,不禁讓人卻步。希望有一天,我能鼓起勇氣隨便看一家順眼的進去(誠徵一起進去的勇者,無經驗可)。這其中也有日本料亭,【拝啓、父上様】的背景就是一家日本料亭,日本料亭是很高級的餐廳,從料理的食材、用的餐具、和室的裝潢、老闆娘的和服(看【おせん】這部日劇就知道)、一直到價格都很高級。一般政商名流的接待都會選在這種料亭,有些甚至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進去的,一定要熟客介紹才會做你生意。不曉得這輩子有沒有機會去看看啊~~(再次誠徵勇者,無經驗可,有金子就好)。

 

 

又來到「拝啓、父上様」的景點

就這樣在巷子裡鑽來鑽去,又讓我鑽到了【拝啓、父上様】的主要舞台「坂下」這間料亭的門口,黑色的圍牆從巷口一路延伸進來,一個小拐彎就讓你看不見巷子的裡頭,十足的充滿神秘感。雖然還想再繼續進行小巷探索,但我又擔心等等的祭典人太多,不先搶個好位子不行,於是我前往神楽坂上找尋適合的位子。走出巷子斜前方正好是毘沙門天善国寺,也就是活動的中心,在他對面找了一個不會擋住路的角落,沒有野餐巾沒有紙箱沒有報紙,我很有誠意的用我本人來佔位子。


30分鐘過去,小朋友的阿波踊り開始了。其實我本來是不想看小朋友的,畢竟小孩子跳的一定不會像大人那麼正統嘛!但是我想我太小看原來自己這麼喜歡小孩,祭典一開始我就不斷看著他們微笑,心裡不斷OS:好可愛喔~~。光是看他們穿著祭典的衣服走在馬路上我就覺得好可愛。從一個小小的阿波踊り就可以看出小朋友的個性,有的小朋友很認真的跳,再校成績八成也十分優異也有很多小朋友都在打混,手隨便揮兩下,這八成是不寫功課的那一類;還有很多看起來就是狀況外的,這大概都是班上的天兵角色,會把掃把弄斷那種(以上為不負責任阿波踊り占い)

小朋友真的好可愛  

小朋友的阿波踊り很快就結束了,再等半個多小時才是大人的阿波踊り這時我也不知道要去哪,又怕離開了之後要再找個好位置看就不容易了,所謂的好位子就是雖然我是站著沒得坐,但前面的人是坐著的話視野就會很好。於是我就繼續佔在那邊,一邊偷拍路上的浴衣妹。


就在等的過程中,斜前方的毘沙門天善国寺內搭著的高台不時會廣播著還有幾分鐘節目要開始,還有一些小團體會上去跳舞,這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因為我快無聊死了。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終於阿波踊り要開始囉!


阿波踊り
起源似乎已經不太可考,有種說法是從精霊踊り和念仏踊り演變而來的;也有一說是德島城完工的時候,當時的守城主說了:為了慶祝城的完成,大家就高興的跳舞吧!而成了阿波踊り的由來。

晚上的阿波踊り開始了

阿波踊り是以「連」為單位 (好像當兵喔),隊伍的最前面會有人舉著我覺得像是燈籠的東西,上面寫著團體的名稱,這會讓我想到奧運的舉旗手。基本上阿波踊り分成三種類:


第一種是女生跳的,他們會穿著浴衣,頭上戴著網笠,穿木屐,畫上濃艷的妝 (很難分辨正不正)。女生跳的舞看起來比較有氣質,動作也比較優雅。但我光看就覺得很辛苦,這種天氣穿那麼厚,還要穿木屐跳舞,一邊看著我就一邊佩服他們。雖然女生的舞蹈動作比較優雅,但相對的也比較不有趣,除非他們和路人有互動。有一組就會跳一跳跳成一個隊形到路邊觀眾面前,雙手成手刀勢比向路人,大聲喊嘿!被面對的路人們如果剛好是一群認識的朋友就會開心的也嘿回去,整個氣氛就會超HIGH。

 


第二種是男生,他們也穿著浴衣,頭上綁著布巾在鼻子下面打個結,看起來跟小偷沒什麼兩樣…;手上可能拿著像小燈籠的東西或圓扇子,舞蹈的動作比較大比較激烈。他們可能會前後衝刺跑動,也會穿梭到女生陣裡,相較之下很有活力比較有趣。

 


第三種男生女生都有,穿著一種叫
法被的東西 (我不知道中文是什麼,就是很多電気屋さん叫賣時會穿的那種,還有感覺蓋房子的大工さん會穿的),下半身穿著緊身短褲。跳法看起來跟男生的差不多,但比較沒有隊形,感覺比較隨意,所以其中老人小孩都有,有的像是來散步的。

  


在一邊跳的時候他們會一邊念唱著我聽不懂的句子,像是「「ヤットサーヤットサー」、「やっぱり踊りは
%*#($^@」等等,在隊伍的最後面會有樂隊負責演奏,要是我去參加的話我看八成是樂隊的吧,小學的時候校慶幾乎大家都是啦啦隊的,我卻被派去參加樂隊

 

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有趣,但是隊伍實在是太長了,大家又都大同小異,如果沒有別出心裁的設計,根本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印象。慢慢的覺得有點無聊,加上腳又很酸,肚子也餓了,雖然還有一個小時左右才結束,但我決定先行閃人。一路上的店家門口都非常熱鬧,特別是有賣啤酒的地方,啤酒跟祭典,真的感覺很搭耶。


每次參加日本祭典,總會讓我想起淡水的端午節大拜拜。以前捷運還沒蓋好的時候,遇到端午節大拜拜不住在淡水的同學都可以在中午就放學了,因為公車不會進來淡水。晚上吃完晚餐就會跟兄弟姊妹們一起聚在門口,等著大拜拜從我們家門前經過;明明就怕的要死,卻又一直期待七爺八爺的出現。小時候期待著的大拜拜,隨著歲月增長,慢慢的變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從來也沒有想過要特地去參觀,只是都會在經過的時候停住腳步看一下,沒想到來到傳統祭典豐富的日本,才會想起其實這種東西我們一直都有,只是已經習慣了而不覺得他特別,反而對國外的東西嘖嘖稱奇,有多少哈日族不就都是這樣子的嗎?所以我最討厭盲目的哈日族,稱讚日本之餘還要講兩句台灣的壞話,自己又為台灣做了多少努力?就像木村在飆風引擎裡說過的:別人的爸爸再怎麼好再怎麼帥,都不是你的爸爸。如果我們能夠更熱心投入台灣的各種活動(不要只是投入政治活動),我們一定也能像日本一樣把各種傳統各種文化表現的很漂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r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